中国风筝的发源地的村子
娱乐休闲 2025-06-09 18:45www.zydelig.cn娱乐爆料
第什里村——中国风筝的心脏之地
第什里村,这个被赞誉为“中国风筝的心脏之地”的古老村落,承载着中国宫廷风筝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在这里,中国风筝的起源、传承、生产都得以延续,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展现着中国风筝的辉煌与魅力。
作为宫廷风筝的发源地、传承地和生产地,第什里村拥有200多种宫廷风筝画谱和几十种独特的风筝口诀,以及70多种扎糊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第什里风筝五百多年的辉煌历史,也彰显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回溯风筝的起源,我们要感谢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早在东周春秋时期,风筝就已经诞生。据传说,墨翟为了研究风筝,用木头制成木鸟,经过三年的精心研制,终于创造了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对墨翟的风筝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完善。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纸张来制作风筝,称之为“纸鸢”。这一时期的纸鸢,不仅材质轻盈,而且色彩丰富,为风筝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承担起传递信息的重任。随着隋唐时期造纸业的繁荣,民间开始广泛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百姓,都热衷于在春风中放飞风筝,感受那份自由与快乐。
第什里村的风筝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风筝的无穷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可以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