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最小的儿子,弘曕最后为什么抑郁而终?
在历史的长河中,爱新觉罗·弘曕是一颗璀璨的流星,短暂而耀眼。他的故事跨越了清朝的皇权更迭,见证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今天,让我们一同回溯时光,探寻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动历史故事。
雍正十三年(1735年),宫廷内发生了重大变故,雍正帝驾崩。在这历史的转折点上,年幼的弘曕随着皇四子宝亲王一同见证了新的皇权交替。作为雍正帝最小的儿子,弘曕在兄弟中倍受宠爱。乾隆帝对这个幼弟更是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不惜请来名师为他启蒙。在乾隆帝的悉心栽培下,弘曕成年后博学多知,尤其擅长诗词,对藏书有着深厚的兴趣。他的才华得到了乾隆帝的赏识,被赋予重任。年仅十八岁的弘曕便负责管理武英殿、圆明园护军营等重要职务。
随着权力的增大,弘曕性格中的缺点逐渐显现。他热爱积聚财富,生活方式放纵不羁,对下属却十分苛刻严厉。尽管他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拥有丰厚的收入,但他仍不满足,想尽一切办法捞取钱财。这位王爷的节俭与捞钱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府邸中堆积如山的银两见证了他的守财奴形象。
乾隆帝对弘曕的恃宠而骄行为逐渐无法容忍。特别是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弘曕的行为更加过分,令乾隆帝愤怒不已。弘曕不仅强买蟒袍、朝衣等贵重物品,还干预朝政,以私人之托选官用人。乾隆帝斥责他毫无顾忌,不知悔改。弘曕的生活态度与行为引发了一场家庭危机,他的生母寿辰时,他没有加赐称祝,反而向乾隆帝索取财物,这进一步加剧了兄弟间的矛盾。
愤怒之下,乾隆帝严惩了弘曕,将他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所有官职,并罚款一万两。这一打击使弘曕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他闭门不出,抑郁成疾。病危之际,乾隆帝亲临探望,弘曕在病榻上叩首谢罪。乾隆帝被手足之情打动,恢复了他的王爵。然而不久之后,弘曕在府邸中病逝,年仅三十三岁。他的离世让乾隆帝深感悔痛,为他制作了诗文,镌刻在他的墓碑上。
弘曕的故事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命运如同流星般短暂而耀眼,他的故事则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传说。乾隆帝对他的宠爱与责备、兄弟间的深厚情感与矛盾冲突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痕迹。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仍能感受到那份情感的激荡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