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然是个怎样的人?真如演义里那样是个无名之辈吗?
朱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毗陵侯的外甥。在罗贯中的巨著中,他的形象被描绘得颇为生动。在真实的历史中,朱然的形象更为丰富多彩,其将领生涯充满了辉煌的时刻。
在建安五年(200年),朱然与同窗好友一同读书学习,深厚的友情使他在日后备受孙权的器重。这位友情深厚的人物背景为朱然之后的武将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到孙权即位后,朱然被封为太守,并赋予他二千兵权。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展现,被封为偏将军。
在关羽的襄樊之战中,朱然紧跟吕蒙的步伐,与潘璋一同截击关羽,成功擒获关羽及其部将。这一举动使朱然名声大噪,孙权也因此将其拜为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吕蒙夺取荆州后病逝,临终前他向孙权推荐朱然接替自己的位置。朱然胆识兼备,成功被任命为镇守江陵的大将。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朱然带领五千人与陆逊合力对抗蜀汉大军。他成功攻破刘备前锋,截断其后路,成为东吴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关键人物之一。战后,他被拜为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黄武二年(223年),面对曹魏的多路进攻,朱然坚守江陵,成功抵御了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名将的围攻。在面对重重危机时,他果断斩杀内奸姚泰,坚守城池六个月之久,最终使曹魏无功而返。他的英勇表现使他名震曹魏,并被孙权改封为当阳侯。
黄武七年(228年),朱然再次发挥重要作用,牵制曹休后方,与陆逊配合,成功大破曹休。孙权登基称帝后,他更是被拜为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在汉末三国时期,这是地位非常高的武将官职。他的生涯巅峰时期,更是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位极人臣。
在《三国演义》中,朱然却被罗贯中描绘为赵云的手下败将,这无疑是历史的误解。实际上,正史中的朱然是东吴的一员大将,战功赫赫,与孙权的同窗之谊也使他拥有比较特殊的地位。
朱然的生涯充满了辉煌的时刻。他跟随吕蒙击杀关羽,又和陆逊合力大破刘备,还曾抗衡曹魏多位名将。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汉末三国时期的顶级名将之一。这样一位名将的去世无疑让东吴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柱。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他的去世让孙权深感悲痛,为其举哀素服。对于这样一位名将,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呢?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