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清廉爱民,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
郑板桥的一生,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波澜壮阔,色彩斑斓。他的生命旅程,始终伴随着一颗赤子之心,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未曾改变。他的故事,宛如一部动人的史诗,让人心生敬意。
郑板桥出生在苏州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的经历教会了他博爱。尽管遭遇生母去世、乳母离去和家境贫寒的不幸,但他依然感受到了爱的包围。继母郝氏的无私关爱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了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他的直爽性格和喜欢打抱不平的习惯,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也让他在村里落得个坏名声。面对孤独和不被理解,他选择了发奋读书,立志实现心中的理想。
科考之路并不顺利,郑板桥考了十几年仍然榜上无名。为了养家糊口,他来到扬州卖画。他的书画技艺高超,却不肯放弃心中的坚守。他的画作只有竹、兰、石三物,寄托着他的价值追求。在扬州的繁华都市里,他的画作显得格格不入。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画笔描绘出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四十多岁时,郑板桥终于考上了进士。他本打算进入朝中大展身手,却被分配到山东范县做一个小小的县令。他毫无怨言,尽职尽责,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他时常微服私访,探查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
正逢山东连年大旱,郑板桥挺身而出,亲自到田间地头挑水灌田,与百姓共渡难关。他还命令官府开仓放粮,严厉惩治哄抬粮价的商人。他的举措救活了无数条人命,但也触及了大官的利益,最终被罢官回到扬州。
回到扬州的郑板桥重操旧业,继续卖画为生。他的声名远扬,请他作画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孤傲狂放的性格也显露无疑,他讨厌附庸风雅的富商大贾,常常拒绝他们的请求,甚至忍不住骂人。他也落得个“狂人”的称号。
内心的坚定不移使郑板桥更加强大。他就像70岁时画笔下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敢于坚持自我,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坚守,潇洒自在,无惧无畏。
英国诗人布朗宁曾说:“坚持心中的理想,无论成功与否,生命都会充满意义。”让我们学习郑板桥的精神,做一个有信念、有追求、有担当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像郑板桥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做一个潇洒之人,无惧无畏,迎接生命的辉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