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公园确定为古清凉寺遗址 遭战火深埋地下
近日,市民对清凉山公园内清凉寺后的区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市民纷纷表示疑惑,为何这片区域长时间被围挡遮蔽,究竟何时能展现出它的新面貌?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谜底逐渐揭晓。原来,这片区域竟然是明清时期的古清凉寺遗址。这一发现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纷纷对保护工程的进展表示关切。
现场考古工地依然静悄悄,但市民的期待已经愈发强烈。清凉山公园内的清凉寺后兰苑所在地,因为发现了古建筑遗址而备受瞩目。这片区域曾经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距离上一次发掘结束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
记者来到现场,发现考古工地被园林绿化围挡包围,围挡上写着“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字样。从工地旁的山坡俯瞰,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水砖路面和石柱础。这些遗迹见证了古清凉寺的辉煌历史。
清凉山公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非常希望早日启动保护工程,以解决市民的关切。该负责人还透露,最初使用的是普通工地蓝色围挡,后来为了更加美观和保护文物,换成了绿化园林围挡。
考古结果已经明确,该处确实是明清时期的古清凉寺遗址。曾有专家猜测可能与古金陵邑有关,但经过考古发掘,确认了两座建筑基址的存在。其中一座带月台式建筑平面呈“凸”字形,与佛殿吻合。另一座主体建筑为长方形,位于《金陵梵刹志》所标示的法堂位置。
回溯历史,清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这次考古发掘还发现底层堆积有东晋、南朝、五代等文化层。南唐时期,李昪曾到清凉山避暑,并为其改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高僧文益在此创建法眼宗,成为禅宗南宗的五大支派之一。而这次考古发掘的目的,是为了在兰苑区域恢复建设清凉寺法眼宗祖庭。
除此之外,古清凉寺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例如,“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一成语就源于此。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古清凉寺的历史内涵,也让人对这片遗址充满敬意和期待。
面对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积极推进清凉寺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虽然工程较为复杂,但他们正在努力制定保护方案,希望能尽快向市民呈现出一个美丽的古清凉寺。
明清之际,清凉寺面积曾达到20亩,寺内建筑众多。可惜在战乱时期,寺庙遭到了严重破坏。此次发现的建筑遗迹,正是那些因战火被深埋地下的宝贵文物。期待未来,这些珍贵的遗迹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并向公众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古清凉寺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