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真实遗嘱被篡改 王朝瞬息间土崩瓦解
千古一帝,秦始皇,病入膏肓之际,仍怀有未竟之梦。他,像所有普通人一样,面对死神,感叹人生的无奈。他曾倾全国之力,寻求长生不老的奥秘,牺牲无数,耗尽国财,但世俗的力量终究有限。完成统一伟业的他,这次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即使面临死亡,秦始皇依然排斥死亡,坚信自己无所不能。他建立了空前绝后的伟业,从未失败过,这次也不应该失败。他的病已重到临近死亡,但身边的大臣近侍却无人敢提及这个字眼,因为他一向暴戾,一旦听到关于死亡的言论,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开始安排后事。他将丞相和中车府令召来,命赵高代他写信给公子扶苏。信中命令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迅速赶往咸阳处理丧事和安葬事宜。这封遗嘱盖上玉玺,密封起来,却未能及时发出,秦始皇便离世了。
或许只是短暂的时间差距,如果秦始皇晚一点去世,以他的绝对权威,遗嘱必定会顺利发出,王朝的命运或许将不会有那么多悬念。事实并非如此。秦始皇的遗嘱清晰明了,命令扶苏返回咸阳,意在让他成为接班人。这一安排是秦始皇晚年最明智的决策。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子,在名义上是最合适的皇权继承者。他拥有皇长子的身份,能够减少其他皇子对皇位的觊觎,有利于皇权的平稳过渡。扶苏文武双全,能力出众,即便拥护其他皇子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秦始皇喜欢的皇位继承人必须是有能力的。
而且,扶苏拥有帝王气魄。在其他皇子都在秦始皇的威势下不敢直言时,只有扶苏数次直谏,展现出相对独立的治国理念。尽管这曾使秦始皇不悦,甚至将他赶出京城,但在冷静时,秦始皇意识到这才是自己的儿子。他放心将国家社稷的重任交付给扶苏。
秦始皇在将扶苏赶出京城时,仍给他留了余地。他派扶苏去监管拥有三十多万大军、在朝廷及军队中最有威信的蒙恬。扶苏与蒙恬相处融洽,蒙恬及其家族都忠于秦王朝。这样,当秦始皇将皇权交给扶苏时,扶苏能够在蒙恬及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持下,稳稳地把握局面,避免秦始皇去世后出现的混乱局面。
在这个生命与命运的较量中,秦始皇的决策展现了他的智慧与远见。他的安排不仅体现了对后事的深思熟虑,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尽管他已离世,但他的传奇故事和伟大决策仍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