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生活节俭,为何修建的陵墓却极其奢侈?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以节俭著称的皇帝,而其中一位以其极致的节俭闻名遐迩。这位皇帝,连鸡蛋都舍不得吃,甚至在位时穿着补丁的衣服,给世人留下了一种极为朴素的生活印象。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位节俭的皇帝,却拥有一座最为豪华的陵墓。
说到这位皇帝,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身为皇帝的种种特权和奢华生活。但实际上,他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例,他的节俭程度甚至超越了清朝的众多皇帝。他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六位皇帝,也是皇帝的二儿子,虽然政绩并不突出,但他的节俭程度却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节俭并非作秀,而是真心实意的。据史书记载,他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后宫的嫔妃们用的膳食也极为简单,甚至比不上普通官员。他的皇后过生日时,他仅用一碗卤面来招待大家。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节约型”的社会,他为此还颁布了《御制声色货利谕》。
人在晚年时性情容易出现变化。这位皇帝在晚年时,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为自己修建了一座清朝历史上最为奢华的陵墓。这座陵墓一共花了15年的时间,花费了440万两白银,是清朝其他皇帝陵墓的两倍。人们不禁猜测,这位皇帝是否将自己一生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修建这座陵墓上。
提及这位皇帝,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父王嘉庆帝,以及他上位时清朝整体运势的疲软。他刚登基时确实颁布了一些有用的条令,如禁止、调整官盐制度等,还平定了一些叛乱。但面对前人留下的已经开始显出败势的大清王朝,他的能力终究有限。后期他有些得过且过,但有一个优点历来常受推崇,那就是他提倡勤俭节约。
这位皇帝给自己修建的陵墓虽然造价高昂,但并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奢华。他的陵墓用的是珍贵的木料和玉石,工艺精良。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造价高昂是不可避免的。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的勤俭节约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举。面对国库亏空、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他不节约也得节约。
有人认为这位皇帝推崇节俭可能是为了拉拢人心,做做样子。毕竟再怎么穷困潦倒,他还是堂堂一个皇帝,宫里的装饰依旧富丽堂皇。或许对古人来说,他们中很多人都觉得死后是解脱,去往某个神秘之地。对于一向迷信的帝王家来说,这位皇帝可能也抱有这种想法。所以即使他平时能装出一副节俭的做派,面对修建陵墓这种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时,他还是选择了华丽气派的方式。这也暴露了古代帝王家的自私血脉,一旦触及到个人利益,真正以百姓为主的并不多,这就是封建制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