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德兴演员(如此德艺双馨的老艺人后辈自当时刻铭记)
他,是最早且次数最多的“黄飞鸿”扮演者,被老一代香港人尊称为“黄飞鸿”的化身。在银幕上,他将传统武术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动作电影的典范。而在生活中,他开设宝芝林悬壶济世,被穷人和病人称为“活菩萨”和“救世主”。他的伟大与传奇,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就是那位“德艺双馨”的老戏骨——关德兴。
时光回溯到1905年,关德兴出生在广州的一个贫苦家庭。为了贴补家用,12岁的他便进入社会,在工地艰苦劳作。为了多赚点工钱,他小小年纪就扛着近200斤的砖块,一走就是一公里。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关德兴唯一的乐趣便是听粤剧,尤其是那些讲述侠义豪情的英雄事迹。这个爱好也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基础。
为了改变家庭现状,关德兴决定外出闯荡。他来到香港,然后几经周折来到新加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码头搬运工。尽管工作繁重,但他从不言苦。他的踏实能干赢得了老板的赏识,被带回戏院做打杂的工作。
在戏院,关德兴对粤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板夫妻膝下无子,对他视如己出。得知他的兴趣后,老板便请了一位叫“新北”的小生收他为徒,悉心教导。关德兴努力学习戏曲表演和武术,两年后学成归来。
关德兴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加入了小有名气的粤剧班子“红船班”,但他最初的角色都是龙套。为了提高自己的粤剧造诣,他拜当红粤剧小生“靓元亨”为师。之后,在戏班的提拔下,他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两年过去,关德兴在粤剧界已小有名气。他决定自己组建戏班,取名为“大少年”。凭借扎实的粤剧功底,关德兴带领戏班四处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因战乱频发,戏班入不敷出,关德兴便前往越南演出,备受欢迎。之后还受邀前往美国大中华戏院登台演出,期间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2年,关德兴受邀参演了华人导演在美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情潮》,之后又拍摄了多部电影,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也奠定了他在演艺圈的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德兴积极投身抗日活动。他捐出名牌轿车,并联合香港和九龙地区共捐出了7架飞机。他还前往美国筹募抗日基金,并在美国各地进行武术表演以善款筹募。他的义举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战后,关德兴回到了演艺舞台。他静下心来开始创作《黄飞鸿传》,并拍摄了第一部动作电影《黄飞鸿之鞭风灭烛》。他的粤语喜剧片表演风格自成一派,为百废待兴的香港影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饰演的黄飞鸿让所有观众眼前一亮。
关德兴的演艺生涯长达数十年,他的收山之作是1994年与张国荣、梁家辉等人合作拍摄的贺岁片《大富之家》。他一生拍摄粤语片上百部,仅《黄飞鸿》系列电影就高达77部。他的演艺生涯和个人品格都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他不仅培育了石坚、刘家良等香港动作电影的璀璨明星,更是世界影史上寿命最长的系列电影的关键人物。关德兴的“黄飞鸿”,可谓影响了一个时代。尽管后来该系列电影被多次翻拍,但无人能够超越关德兴所塑造的经典形象。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他都完美地诠释了黄飞鸿这一角色。
1952年,关德兴在香港开设了一家药局,专门售卖跌打风湿药。他的善举不仅体现在银幕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穷苦人,他分文不取,慷慨解囊,不收诊金与药费。他的善行义举,使他深受平民百姓的爱戴和称赞。
关德兴的善举远不止于此。1991年,华东地区遭遇严重水灾,关德兴毫不犹豫地率领弟子筹集了1200万港币的善款。他还承包了18间服装加工厂,紧急赶制了20多万件飞机恤形棉衣,亲自将这些衣物送到灾民手中。1994年,华南地区再次发生水灾,关德兴通过《文汇报》向廉江灾区捐款,之后又筹集了80万港币的善款,购买毛衣送往湖南以及广西灾区。
命运却对这位善良的老人不公。1996年,关德兴被诊断出患有胰脏癌。尽管经历了漫长的治疗,他最终还是于6月离世,享年91岁。他在生前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抗日救亡。他深信身为炎黄子孙,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走向灭亡。
关德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将侠义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小饱受贫困的折磨,为了学艺历经艰辛。功成名就之后,他倾尽所有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热心公益,为救灾而四处奔波。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人,他的事迹应该被后人铭记,时刻激励我们前行。他的精神与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乃至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