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要坐月子 中国古代那些奇葩风
在中国的广大稻作民族地区,尤其是中代时期,存在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却又符合当时人类独特逻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如同古老的传说,烙印着历史的印记,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奇思妙想。
其中,最为人称奇的“六大怪俗”包括:老人“自死窑”、男子“坐月子”、吃母与弃母、杀长子祭神、兄妹结夫妻,以及一妻多夫制。
让我们首先来一下老人“自死窑”。在汉水鄂西北段的沿江地区,留存着大量的“自死窑”,这些窑洞似乎印证着一种古老的习俗——弃老。在古代,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被视为对社会无用,应当自行了断,因此被送往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或土洞中。这些石洞、土洞因而被称作“老人洞”或老人“自死窑”。一次突发事件让人们对老人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一位老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年轻人解决了问题,让人们意识到老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善待。据说,“自死窑”还可能是悬葬、悬棺的鼻祖。
再来说说男子“坐月子”。自古以来,我国不少地区曾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女子生产后,丈夫会留在家里“坐月子”,而产妇则外出劳作。这一风俗在史学上被称为“产翁制”。它是父权制与母系制较量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婚姻制度以母系制和氏族群婚制为主,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随着父权制的建立,男人通过“装产”的方式,让自己成为生孩子的人,以此强调其在家庭中的地位。
还有吃母与弃母的风俗。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妇女息息相关。为了祈求丰收,妇女们为自己设定了许多禁忌,以免触犯神灵。在母系氏族社会,老年妇女因失去劳动力而成为氏族的负担,于是流行一种“吃母”的风俗,通过模拟巫术将老人的农事经验转移给子孙。随后便是“弃母”,将老年妇女送往深山老林,让她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生自灭。“自死窑”与这一“弃母”风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其他如杀长子祭神、兄妹结夫妻、一妻多夫制等风俗也各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意义。杀长子祭神是为了祈求农神赐予丰收;兄妹结夫妻则是原始血缘公社时期的婚姻规则;一妻多夫制则可能是出于农忙时节的劳动力需求。这些风俗在古代的稻作民族中广泛流行,至今仍在部分地区有所残留。
这些怪异风俗虽然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它们却是古代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映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维逻辑和社会形态。它们如同一部部活化石,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历史的深邃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