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救不了蜀汉 看看邓艾找到的这件东西就知道了
今天,奇闻奇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蜀国的深度文章,与大家共同探寻这个古老王国的兴衰历程。希望大家对这段历史保持浓厚的兴趣,一同追寻历史的足迹。
一谈到蜀国,人们总会将其与进行深入的对比。一个王国由创业之主领导,另一个则由亡国之君掌舵。尽管两位领导者身边都有诸葛亮的辅佐,但蜀汉的灭亡往往被人们归咎于刘禅的软弱。确实,蜀汉的灭亡与刘禅宠信宦官有一定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却隐藏在这位亡国之君的背后。
在汉景耀六年,钟会与邓艾率领大军攻打蜀汉。剑阁成为双方对峙的焦点,魏军无法突破。邓艾选择脱离钟会,率领精兵穿越山路,出其不意地斩杀镇守绵竹的诸葛亮的儿子及张遵等人。这一举动打破了蜀汉的防线,使得整个局势瞬间逆转。
当我们深入探讨诸葛亮救不了蜀国的原因时,不得不提到绵阳作为蜀汉都城的防线。当绵阳失守,刘禅再无抵抗之心,于是在主降派的劝说下,他选择了投降。与此姜维在剑阁也被命令放弃抵抗。邓艾接受刘禅的投降后,率军进驻蜀汉皇宫。在他搜查刘禅寝宫时,发现了隐藏的“士民簿”。
这本“士民簿”如同现代的人口统计表,详细记录了蜀汉的人口信息。这本关乎国家基业的重要资料,却被刘禅随手扔在床下,揭示了其昏庸的本质。后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并非空穴来风。邓艾在得到“士民簿”后,发现蜀汉的军民比例严重失调,这是蜀汉的核心问题。诸葛亮在位几十年,也未能解决这一问题。
资料记载,蜀汉人口九十多万,却有官吏四万多,士兵十万多。这意味着不到九个老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官吏或士兵,而青壮年又优先进入军队,平民百姓的负担极其沉重。粮食问题一直是蜀汉最大的难题。虽然川蜀之地有粮仓的美称,但在当时,这里并非产粮之地,甚至与南蛮之地无异。
刘备选择在川蜀建立王国,主要是看重其易守难攻的特点以及其他地块已被他人占领。但实际上,与富庶的曹魏和东吴相比,川蜀之地人口稀少,开发力度低,多以山地为主,农业基础薄弱。尽管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努力提高劳动力水平,但仍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蜀汉的问题,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几乎是无解的难题。即使有诸葛亮的辅佐,蜀汉也难免最先灭亡的命运。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