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王朝君主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真正的
你是否对古代君王的生活与权力斗争充满好奇?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古代世家大族的历史变迁及其与皇权的博弈。
在古代,“世家”一词源于王侯开国,子孙世袭的制度。最早,世家主要指跟随君王打江山的一群王侯后人,他们在权力的分配上自然竞争激烈。后来,“世家”泛指门第高贵、世代沿袭的大家族。在王朝时代,世家的力量有时能左右王朝的命运,与皇权的角力也从未停止。
从周朝开始,世家大族的出现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而在一统天下后,中央集权逐渐加强。谈及当时的世家,韩、赵、魏三家自然跻身其中,但他们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地势力,而是外来人口。本地势力则以王家为代表,当时被嬴政尊为太师。冯家曾担右丞相之职,这两家势力在嬴政在位时还算安稳。随着胡亥上位,这四家均遭没落。并非胡亥真心整肃他们,而是身边的近臣为了专权,借皇帝之手除去了这些劲敌。
嬴政消灭六国后,对旧世家进行了大力整顿。到了西汉时期,出现的陇西李家从秦开始发迹。李信因得嬴政信任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世家。同样地,建立唐朝的李氏也是这一士家的后人。他们之所以能保持“活力”,是因为当时大环境需要武将,且官员选拔以举荐制为主。这些大家族通过联姻的方式紧密团结在一起,在与皇权的博弈中,除非遇到严重的政治动荡,否则能够安然无恙。
从唐朝开始,为了摆脱世家对皇帝的影响,科举制应运而生。这一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使得皇帝能从官员的选拔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人,削弱了士族在朝堂的发言权。世家势必会反击。从唐朝开始,朝廷出现了“党争”这一有趣现象。其实这背后是王公贵族与布衣之间的权力斗争。虽然权斗影响了国家命运,但皇帝始终像是在看戏,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拥有更多统治权。
之后,清朝的开国皇帝意识到宰相职位分权严重,于是将其废除。然而后来的内阁制却仍然权力抢眼。士族和布衣族重新争夺这一职位。皇帝不会选择孤军奋战,而是寻找能利用之人。最终当皇帝感到无力时,宦官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到了乾隆时期,“文字狱”推向极点,不少读书人含怨而死,许多大家族遭受牵连。之所以如此残酷,是因为皇帝害怕世家力量集结。
中国的王朝君主们从思想上、制度上、法治上一步步实现了真正的专制。与国外的贵族相比,如果是周朝的士族尚可一比,但后来的中国世家则无法相提并论。因为在中国古代,即使是贵族也不能随意养兵,更不用说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