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吉尼斯记录(中国珠算入了人类非遗名录5周年
晨光初照,今天一早上的惊喜来自于网页首页LOGO的变革——它变成了珠算图形,以庆祝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五周年的盛事。
回溯至2013年12月4日晚,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的第30项非遗项目。
谈到算盘,可谓家喻户晓,但关于珠算,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跟随趣怪网小编的步伐,一起探寻中国珠算的魅力。
中国珠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在现代课堂中的身影逐渐消失,但它却在世界各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作为计算机大国,日本却视算盘为珍宝。每年的8月8日,是他们的“算盘节”。这一天,人们会穿上独特的“珠算服”,唱起“算盘歌”,举行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许多日本企业仍在使用珠算训练员工的反应能力和机敏度,可见算盘对日本文化之深远影响。
再来说说美国。20世纪70年代,“珠算热”在美国兴起。当时,美国人视珠算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加州大学教育系成立的“美国珠算教育中心”,为珠算教育的推广和扩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珠算热”的全盛时期,仅加州就有超过80%的小学开设了珠算课。
而在韩国,珠算的影响同样深远。2002年,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成立大会的召开,使韩国掀起了珠心算教育的新热潮。得到政界、教育界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后,珠心算在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今,韩国全国约有1000个珠算心算学院(培训班),珠算家教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算盘这种古老的计算工具重新回到人们视线,造型新颖、五颜六色的各式算盘在孩子中的人气十分旺盛。
珠算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面对电子计算机对算盘和珠算带来的挑战,我国和相关机构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珠算新的生命力。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的赵秋梅教授认为,虽然珠算的计算功能在电子时代有所弱化,但其教育和启智功能是计算机无法取代的。学习珠算不仅能健脑,还能修身养性。
弘扬光大珠算文化,更要深入理解其精髓。珠算在算理算法和算具构造上,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充满了哲学和科学思维内涵。这不仅是它在电子时代仍能保持活力的“秘诀”,更是我们挖掘和创新的宝藏。中国珠算,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精神内涵和外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