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马晓晴多高(考入上戏多不容易多少人羡慕你呀你退学的风险太大了)
马晓晴:红极一时的她的人生轨迹与情感故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晓晴以其惊人的演技和美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演员。从小学习普通话和表演的她,在年仅十一岁时便凭借电影《啊!摇篮》一举成名。此后,她的演艺生涯如日中天,主演了多部影片,包括《苦果》、《子夜》、《顽主》、《北京人在纽约》、《红楼梦》等,并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等殊荣。
就在马晓晴事业最红的时候,她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这二十多年来,她究竟在忙什么?她的生活和情感状况又是如何?
马晓晴1968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多才多艺的特质,更是天生丽质。她从小学习普通话和表演,九岁时便担任上海市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团长,并在全市普通话比赛中获奖。1979年,她被著名导演谢晋一眼相中,在影片《啊!摇篮》中扮演女主角“湘竹”,迅速在全国走红。
马晓晴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拍戏影响了学业,她曾以三分之差未能考上重点中学。但她并没有放弃,一边拍戏一边复习功课,最终同时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和导演系。虽然最初未能如愿,但她并未止步,最终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在大学的生涯中,马晓晴遇到了一个重大决定。在拍摄电影《顽主》的她也被选中拍摄电影版《红楼梦》。面对同时而来的机会,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上戏退学。尽管老师和父母都极力劝阻,但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因为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演艺界站稳脚跟。
退学后,马晓晴的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她主演了多部影片,包括《北京人在纽约》等,获得了巨大成功。随着名气的增长和拍戏的繁重,她渐渐产生了厌倦之心。她开始婉拒很多导演的邀请,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
到了2000年,马晓晴的父母年纪大了,她从北京回到上海生活,与父母住在一起。尽管仍有导演请她拍戏,但她已经对拍戏失去了兴趣。回到上海的马晓晴开始了新的生活阶段,她的生活和情感状况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她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的生活又是如何的?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猜测。无论如何,我们都祝愿马晓晴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马晓晴,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演员,曾在上海的六年里选择了远离荧幕的宁静生活。这段时间,她未接任何一部戏,不参与圈内的繁华活动,宛如一颗明珠隐匿于尘世之中,过起了朴实无华的日常。那时的她,不愿谈及电影,一提及便觉反胃。
生活的沉寂并未磨灭她的才华与热情。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休养,马晓晴于2006年执导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少女》。这部作品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后,如同一股清新的风,深受观众的好评与喜爱。此后,她更是创作出了电影剧本《素馨》,展现了自己的多元才华。
与著名导演王全安是莫逆之交的马晓晴,两人曾在《北京,您早》中有过深度合作。当王全安在2010年执导电影《团圆》时,他邀请了马晓晴的出山相助。出于对朋友的义气,以及对片中女主角卢燕老师的仰慕,马晓晴接下了这个邀请。
2013年9月,《团圆》在北京的首映式上,马晓晴盛装出席,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面对采访,她坦言自己目前并没有大规模接戏的欲求。
从2013年到2021年,又是八年的光阴流转,马晓晴依旧未涉足影视拍摄。这位演技精湛的演员的不接戏生涯,让众多观众感到遗憾与惋惜。
马晓晴的性格率真善良,说话坦诚耿直,重情重义。她是一位世间少见的好女人。她的情感之路却颇为坎坷。在1988年,刚刚来到北京闯荡的马晓晴与青年导演路学长坠入爱河。路学长虽比她年长四岁,却患有严重的肾病。在这期间,马晓晴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取药、熬药、陪医、做饭,倾注了全部的真情。
1992年,马晓晴在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离开了路学长。因长时间的聚少离多以及路学长的肾病困扰,两人最终选择了分手。回到上海后,马晓晴再次恋爱,但这段感情也未能长久。而路学长在2014年因病离世,令马晓晴的心尖锐刺痛。
经历了情感的沧桑,马晓晴觉得婚姻或许并不适合自己,加之未遇合适的人,她选择了单身至今。如今,53岁的马晓晴依然独自生活。我们衷心希望她早日遇到那个对的人,收获一份美满稳定的感情,让她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