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的男子 秦兵马俑留下了四大未解之谜!
为何兵马俑中没有统帅俑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秦制规定每次出征前的统帅人选由秦王亲自决定,而在修建兵马俑坑时,尚未确定统帅人选,工匠们不敢随意塑造统帅形象。也有观点指出,可能是出于对秦始皇尊严的维护,将他的形象塑在兵马俑坑中是不符合礼仪的。这些只是猜测,尚未有定论。
当我们发掘兵马俑时,发现一、二号俑坑中的木结构几乎被完全烧毁,陶俑和陶马身上的彩绘也大多脱落。俑坑遭遇火焚后塌陷,陶俑和陶马被损毁,许多身首异处,有的头破腹裂,有的臂断腿折。关于这场火灾的源头,人们有三种推测。
可能是秦人自己放的火,以烧毁祭墓物品及墓周的某些建筑,使死者灵魂将此带去阴间享用。为什么只烧一、二号坑而不烧三号坑呢?如果真的是秦人自己烧的,那么从建成到焚毁的间隔时间应该不会太久。但考古发掘显示,俑坑底下普遍有厚厚的淤泥层,这种淤泥层绝非短时间内形成。
有人推测兵马俑可能是被率领的军队焚毁的。据史书记载,秦宫室曾遭火烧,但并未明确记载项羽军队焚毁秦兵马俑之事。将烧兵马俑的罪过归咎于项羽,只是后人的猜测。
第三种推测是,兵马俑坑中的火可能是由于坑内的陪葬物等有机物腐败产生沼气,自燃而造成。同样的俑坑,同样的环境条件,为什么只烧了一、二号坑而三号坑却没有起火呢?这也缺乏科学的根据。
兵马俑的陶俑制作之精湛令人称奇。这些陶俑和陶马都是泥制灰陶,火候高、质地硬。陶俑、陶马身上原本绘有鲜艳的颜色,因俑坑被毁,加上长期埋于地下,颜色几乎脱落。从局部残留的颜色仍可见其种类繁多、色彩艳丽。这些陶人陶马在地下掩埋了20多个世纪,出土后仍然保持了色泽纯、密度大、硬度高的特点。
兵马俑中的青铜剑铸造也是一个谜团。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这些青铜剑历经千年,仍然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经过现代科学检测,这些青铜剑表面竟然涂有一层先进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这种氧化处理是一种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而秦人的铸造水平之高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也是惊人的。有一口剑被压弯了,但当压力移除后,它瞬间反弹平直,自然还原。这精湛的铸剑技艺令人惊叹,也是一个难解之谜。围绕兵马俑的谜团众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考古的深入,我们将逐渐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