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下的15个不征之国中 朝鲜为什么会排在第一个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闻奇网的脚步,一起探寻与朝鲜相关的那些故事。
引言
曾经有人撰写过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当政时期定下的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朝鲜高居首位。那么,朱元璋为何对朝鲜如此青睐呢?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及元朝与朝鲜之间的那段“爱恨情仇”。
元朝与高丽
元朝统一华夏后,与朝鲜的关系颇为紧张。当时,朝鲜被称为“高丽王国”。元朝多次征伐高丽,使其臣服于元朝,并设为辽东行省。尽管如此,高丽仍保留了其王国称号。元朝通过“和亲政策”,牢牢控制了高丽的命运。
大明与高丽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元朝逼至北方。此时的高丽仍受制于元朝,但对新生的大明亦心生忌惮,处于两难境地。
朱元璋英明神武,深知稳固北方边防的重要性,故派使臣赴高丽,传达信息:北元已日落西山,你们应脱离北元,归顺大明。
高丽内部为此陷入纷争,一派亲明,一派反明。当时的高丽王王颛希望接受明朝的册封,但因众多大臣的反对而未能实施。
王颛去世后,其养子辛隅继位。辛隅主张亲北元,又担心大明,于是想观望局势,两边都不得罪。辛隅曾请求朱元璋赐下其父的谥号,这变相是一种服软。但可惜,朱元璋派出的使臣在返回途中被刺杀,尽管不能确定凶手是高丽人,但朱元璋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借口,遂将矛头指向高丽。
辛隅见状无奈,转向北元求赐谥号,并准备先发制人,对明朝采取行动。
明朝与高丽之争
公元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和蓝玉平定辽东,并在铁岭建立军事指挥所。铁岭是明朝和高丽的敏感地带。辛隅居然请求朱元璋割让此地,这自然遭到朱元璋的严词拒绝。辛隅见谈判无果,决定出兵争夺铁岭。面对明朝的强兵猛将,李成桂深知高丽军非对手,果断选择撤军。
谈及李成桂其人,他的才智确实令人钦佩。他明白明朝的强势,于是派使臣赴明朝,请求朱元璋赐下国号。李成桂成功获得朱元璋赐名“朝鲜”,寓意为“朝日鲜明之国”,并被列为大明不征之国。两国以鸭绿江为界,朝鲜成为大明的附属国。朝鲜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朝鲜虽然强大独立了但我们依旧钦佩李成桂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明朝的忠诚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