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为什么能让盛唐多次吃瘪?吐蕃到底有多强大?
大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辽阔的领土、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如诗如画的文化闻名于世。在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撑下,它屹立不倒,横扫四方。即便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吐蕃依然以其坚韧的军力和巧妙的策略,让大唐多次受挫。
追溯历史长河,吐蕃与大唐的交锋始于二者立国的初期。那时的唐朝正值上升阶段,气势如虹,而吐蕃也刚刚立国,急需发展空间。二者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如同松赞干布的求婚事件和进藏之旅,都标志着两大强国的微妙关系。随着唐太宗与松赞干布的离世,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吐蕃开始大力推行扩张政策,先攻灭吐谷浑,再染指西域。
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唐朝派出的是曾在平辽东立下赫赫战功的军队,而吐蕃则派出论钦陵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尽管唐朝军队人数众多,但在论钦陵的巧妙指挥下,四十万吐蕃大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使唐朝军队大败。吐蕃不仅吞并了吐谷浑的全部领土,还直接威胁河陇及西域地区。
吐蕃的扩张势头正猛,论钦陵借大非川之战的余威继续入侵西域,攻下了安西都护府治下的重要城市。唐朝始终未能夺回安西四镇的统治权。直到武则天派出的大军才成功收复安西四镇。在随后的岁月里,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并未停止。双方在大小勃律发生过大规模战斗,唐朝虽然一度占据优势,但在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中,唐朝在与吐蕃的对抗中逐渐失去主动。
天宝七年(748),形势急转直下。唐朝因地方官员的狂妄昏庸,失去了重要盟友的支持,被迫面对与吐蕃和南诏的联军。最终,唐朝在这场战争中失败,损失惨重。南诏和吐蕃联军甚至直逼西南重镇成都。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陷入动荡之中。为应对叛乱和防备吐蕃,唐朝抽调了大量边境的精兵回援中原,导致边防实力迅速下降。吐蕃趁虚而入,夺取了唐朝的河陇与西域。首都长安也一度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
晚唐时期,唐朝与吐蕃的实力都已衰弱。但唐朝发现单凭自身实力无法击败吐蕃后,开始寻求与周边政权的联盟。最终,唐朝联合周边一系列政权一同围剿吐蕃。而在西域的张义潮领导下,西域百姓组建起强大的军队,从西域一路打向内地,最终打通了回归的道路。这一过程中展现了人民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斗志。这场漫长而激烈的战争不仅考验了唐朝与吐蕃的实力与智慧,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历史格局和人民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