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陶虹演的盲人少女(中戏历史上唯二的表演课满分名不虚传)
近两年,随着演员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和收入的激增,娱乐圈的门槛似乎也在逐渐降低。众多与娱乐圈沾边的艺人都渴望分一杯羹,追求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额收益。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从他们的作品来看,表演天赋并不突出。
他们对职业缺乏敬畏之心,因此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深入钻研如何塑造角色。他们“占据”了位置,却没有“履行”职责,极大地降低了观众对行业的期望,甚至拉低了“演员”这两个字的含金量。
演技不佳的艺人主要分为两类——“盲人派”和“瞪眼派”。前者无法准确表达角色的情绪,面部表情单一,眼睛无神;后者则过于用力地表达角色的情绪,往往让人感觉到夸张。
“瞪眼派”的典型代表是前些年的baby,在《孤芳不自赏》中的表演过于刻意。并非有资历的演员就没有这个问题,周海媚在出演《香蜜》时依然坚持“瞪眼派”演技,与26年前出演“周芷若”时相比,并无太大进步。
与“瞪眼派”完全不同的“盲人派”,这一派的演员大多无法捕捉角色的情绪,表现为面部无明显波动,眼神空洞。典型代表如乔欣,在《琅琊榜2》中的表演被网友诟病。即使在新剧中,面对角境,她的表情也看不出丝毫悲痛。
刘诗诗也曾被网友吐槽为“盲人演技”。早期她并不擅长准确表达角绪,加上眼部肌肉无力,容易给人“双眼无神”的感觉。即使私下出席活动时气质优雅,一到剧中便显得“木”。
就连备受业内肯定的章子怡,也有“翻车”的时候。在最近主演的电视剧《上阳赋》中,她的表演被网友指出缺乏层次感,与她在电影中的表现相比有所不足。甚至在综艺节目中,她的演技展示也接近“翻车”的水平。
并非所有艺人都如此。左小青在综艺节目中的表演就能让人完全共情,她能够深入角色,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这也让人思考,演员的表演是否与舞台氛围、观众情感代入等因素有关。但无论如何,一个好的演员应该能够塑造鲜活、立体的角色,让观众产生共鸣。
演员这个职业需要天赋和努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演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塑造出鲜活的角色,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尊重。当人们常常吐槽某些演员在诠释角色时的“盲人演技”,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真正的艺术表现。真正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演员,即使在扮演“盲人”这样的角色时,也不会让人有盲人般的感觉。就如小陶虹,她在电影《黑眼睛》中的表演,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提及小陶虹,或许很多人会想起她在演艺圈的辉煌历程。在电影《黑眼睛》中,她饰演的是一位盲人少女。与那些仅仅追求表面效果的“盲人演技”不同,小陶虹的表演可谓是“眼盲心灵”。她的表演深入人心,一眼便能看出她饰演的角色是一位盲人,但她的表情却非常生动,灵动之中透露出少女的娇俏。
在电影中,小陶虹完全依靠知觉和听觉来控制自己的动作。车窗的上升,树枝的触碰,雪花落地的声音,都能引起她的反应。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她卓越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她走路时撞到树枝,然后用手触碰到枝头落雪时的喜悦神情,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年仅25岁的小陶虹,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鸡奖和华表奖的双料影后。她是中戏历史上唯二的表演课满分学生之一,一出山就拿奖,她的才华和实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同样出色的还有董洁,她也曾饰演过盲人少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董洁是以“谋女郎”身份出道的。她的第一部作品是张艺谋执导的《幸福时光》,她和赵本山主演。在电影中,她饰演的是一个孤苦无依的盲人少女。她的天赋和灵气在张艺谋的精心指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功塑造了“盲人少女”的形象。即使是无神的眼睛,也不影响她的情绪表达,她笑起来的时候,真的让人感觉天都晴了。
希望所有的演员能对职业抱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对观众有最基本的尊重。不要再出现那些尴尬到令人无语的“盲人演技”,让观众真正感受到演技的魅力。那么,一提到“盲人演技”,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哪位明星呢?是那些真正用心诠释角色的演员,还是那些仅仅追求表面效果的演员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