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前留下的一道难题,李世民解了一辈子
在历史的洪流中,两条巨龙跃然纸上,一条是深谙韬光养晦、勤勉忠诚的诸葛亮,另一条则是隐忍坚持、终至辉煌的司马懿。
诸葛孔明,一生致力于辅佐刘备,名实相符,未尝有非分之想。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的史诗。
而司马懿则不同,他能量巨大,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历史的走向。他隐忍坚持数十年,最终使得司马家族成龙化凤,篡夺曹魏江山,开创了新的时代。也因背叛主上,被千古传为恶名。
其中,司马懿在做一件事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东北一带的一个小国——高句丽。高句丽这个国家,自建立之初就显示出强烈的侵略性,四处征伐,令周边的小国苦不堪言。而在强大的汉朝面前,它也只能俯首称臣。
在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大乱,高句丽趁势而起。他们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以公孙渊家族为代表的军阀势力,长期盘踞辽东,对高句丽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公孙渊家族多次对高句丽发动攻击,甚至攻破了其国都。
历史的转折点出现在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间。由于公孙渊家族的游移不定,魏明帝深感不满。于是,他派出了大将司马懿率领大军讨伐公孙渊。结果公孙渊父子被杀,其武装力量被彻底毁灭。而司马懿为了永绝后患,甚至对公孙渊辖区范围内的男子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这一事件对于高句丽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司马懿的举措,无异于替高句丽搬走了头顶的巨石,除去了其头号劲敌。这使得高句丽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辽东地区逐渐无人能敌。
此后,中原进入了两晋南北朝的大混乱时期,高句丽乘机壮大自身实力。到了隋唐时期,高句丽已经成为独霸辽东、拥有数千里的庞然大物。他们不仅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而且对中原王朝心存觊觎之心。
最让人不安的是,高句丽以农耕文明为立国之本,对土地有着强烈的需求和企望。这一特点使得他们与其他游牧部族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原皇帝在面对高句丽时如芒刺在背,深感危机。
从隋朝开始,中原王朝就注意到了高句丽的潜在威胁,并屡次发动进攻。即使是以隋朝的国力之强,也未能彻底铲除这一隐患。到了唐朝开国后,李世民依然致力于平定高句丽。在面对高句丽时,即使是英才盖世的唐太宗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句丽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威胁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即使在唐太宗御驾亲征的情况下,唐军也未能攻克安市城。随着寒冬的临近和粮草供应的紧张,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撤退。他去世后,高句丽问题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他之后的皇帝继续努力下,最终平定了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