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纶清代著名的清官 他为官期间都做过哪些
“眼有偏斜,手微蜷曲,步伐稍显笨拙,门户似乎总带着一点歪斜”,这是清人邓之诚对施世纶独特外貌的描绘,因其形象特点,施世纶被戏称为“施不全”。当人们提及施世纶时,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往往不是他的外貌,亦不是他身为靖海总督之子的显赫家世,而是“清官”二字。
施世纶,字文贤,乃是一代清官。初入仕途时,他并未经过科举之路,便凭借其家世成为江都县令。虽生于富贵之家,却无纨绔子弟之习。他上任后,恪守职责,勤政爱民。对于那些企图以金银珠宝来打通官路的乡绅豪富,他从不为之所动,一律拒之门外。彼时江都流传一句话:“关节难通,唯有阎罗施老。”
有一次,一名重罪犯人企图以巨额贿赂来求得施世纶的宽恕。但施世纶并未接受。虽然施世纶的手下的一名官吏对这笔巨款垂涎三尺,但施世纶仍然坚守原则。当犯人在刑场大声哀求时,这名官吏却无动于衷,只是让犯人认罪。施世纶察觉此事有蹊跷,经过调查,揭露了这名官吏的贪婪行为。
康熙二十八年,皇帝听闻施世纶的清廉之名,遂派人调查。果然,施世纶的名声与实际情况相符。皇帝欲提升其官职,但由于某些势力的挽留,施世纶留在了江浙。施世纶曾负责江苏的潜运事务,这是一个历来贪官污吏丛生的肥差,但施世纶却毫不动心。他亲自监督货物的质量与数量,与船夫坦诚交流,使得官员们再也不敢从中牟利。短短几年间,原本混乱的潜运事务得以整顿。
在陕西赈灾之时,施世纶揭露了陕西总督鄂海的贪污行为。面对鄂海的威胁,他坚定地说:“自从走上仕途,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放在一旁,何况儿子!”然后上奏弹劾鄂海,使其被罢官。
施世纶升任江宁知府后,他严厉打击贪腐官员,使百姓安居乐业。当他父亲去世时,他必须离职守孝三年。但百姓不愿他离开,于是建起“去思亭”以表达对他的怀念。这个举动展现了江宁百姓对他的深厚感情与高度尊敬。
《清史稿》中记录了康熙对施世纶的赞誉:“施世纶清廉之名远播。”当施世纶病重请辞时,康熙不愿他离开。命运无法逆转,施世纶在淮安任上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一生清廉为官、爱民如子的事迹永载史册。百姓修建的“一文亭”虽毁于战火,但其精神永存人间。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清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他的事迹提醒我们,清廉是官的本质,是民心所向。施世纶虽逝,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后人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