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敬亭杨洋被骂 古装丑男降热后古装仪态成为又一热词_1
古装仪态的蜕变:从基本功到宣传焦点
曾经被视为演员基本素质的古装仪态,如今却成为了一种风尚和宣传手段。从前的默认,到现在的热议,古装仪态的转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行业现象和观众心理。
“古装丑男”的热议刚刚降温,古装仪态便成为新的热门话题。剧中角色的含胸、驼背、高低肩等问题频频引发讨论,艺人们的仪态表现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好的仪态被粉丝大肆称赞,而仪态不佳的艺人则遭到批评。
在观众对古装剧期待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艺人们的古装仪态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标准。观众不仅要求艺人端庄有仙气,还要求自然贴切角色。如《梦华录》中的顾千帆、《星汉灿烂》中的凌不疑等角色,因演员仪态得体而备受赞誉。
古装仪态的评价并非单一标准。什么样的仪态才算好?这无疑是引发粉丝激烈争论的话题。有的观众看重走路姿势的稳重,有的观众则注重细节如配饰的动态。造型和体型也会对仪态产生影响。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古装仪态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汉服仪态的培训师LL强调,在培训中更注重整体的“稳”,而不是具体动作的限制。优秀的学员在经过短期的训练后,便能掌握基本的汉服步态。
而在剧组中,礼仪指导需要根据剧集的背景和要求重新设计礼仪。有的参考历史礼仪,如《陈情令》中的拜师礼;有的则自创礼仪,如《沉香如屑》中的“达咩礼”。这些礼仪的设计背后,是剧组的精心设计和演员们的辛苦训练。
古装仪态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美观,更在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它的繁琐和疼痛也让许多演员望而却步。这就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巩固,让古装仪态成为真正的艺术表现手段。
谁在真正看重古装仪态?是那些用心创作的剧作团队,是那些对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礼仪指导,也是那些对艺术有追求的演员们。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古装仪态转化为艺术的力量,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剧体验。
演员杨彤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在拍摄《说英雄谁是英雄》时,他饰演的狄飞惊角色因需要呈现出“低头”的特殊形态,最终选择了仰视角度拍摄其面部状态。导演李木戈为了保持角色的优雅仪态,要求他在低头的同时也要保持腰杆挺直。虽然这样的动作让杨彤在拍摄结束后感到头部难以抬起和背部疼痛,但所呈现的效果却得到了广泛认可。
不得不指出的是,与以往的剧组相比,现在的礼仪指导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得较为“宽松”。以87版《红楼梦》为例,演员们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原著学习、仪态训练、习俗了解等全面准备,甚至每天早晨六点就要起床进行晨跑。而在《甄嬛传》开拍前一个月,礼仪指导就已经进驻剧组为演员们详细讲解宫廷礼仪。
与之相比,现代剧组的礼仪指导流程似乎显得较为简洁。据制片助理泡泡透露,如今的剧组一般只会让男女主角提前五天左右进组跟随礼仪指导进行集体学习,配角则提前十天左右开始训练。有时,执行导演也会一同学习礼仪。“只有在大规模的剧组中,才会有礼仪指导长期跟组,主要指导跪拜、行走和鞠躬等礼仪。”
实际上,行业对古装仪态的重视程度已大不如前。张晓龙在《老板不知道的我》中曾提到,他的培训团队目前入不敷出,礼学指导都在家里待业,整个圈子现状不佳。导演黄铭宵也透露,小型剧组往往没有礼仪指导的待遇,一般都是由导演或副导演来协助调整礼仪。
缺乏礼仪老师的指导,艺人的古装仪态可能会出现问题。黄铭宵解释,因为没有集体训练,大多数艺人会将日常生活中的走路习惯带入戏剧中,例如内八、胯前倾等问题。
虽然仪态对于古装剧而言至关重要,它能够为观众带来美好的观感,但它依然是艺人的基本功和剧集的装饰,不应成为一种红利或过度强调的宣传点。剧宣诺诺直言,她并不会把仪态作为宣传重点,艺宣和粉丝可能会更加关注艺人的仪态。“所谓的仪态红利,实际上是对艺人本身的加持,好的仪态确实能让艺人脱颖而出,但这也是他们应有的基本功。如果一部剧只专注于仪态宣传,那可能是因为真的没有其他值得称道的地方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应重新重视古装仪态,以保证古装剧作能够呈现出其应有的美好与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