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嘎称每次尔冬升发脾气(就在旁边唱有事好商量导演的脾气就一点点散去)
阿云嘎在演绎之路上的新篇章——音乐剧演员化身草原阿爸
在感人至深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中,阿云嘎以其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草原阿爸伊德尔这一角色,该角色基于真实历史事件“三千孤儿入内蒙”改编。身为蒙古族演员,阿云嘎对于能够出演关于本民族的故事感到无比骄傲。
对于阿云嘎而言,虽然故事背景与自己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他仍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他借鉴了儿时姨夫的身影,将一位深沉、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电影是阿云嘎参演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对于这位出身舞台剧演员的艺人来说,表演风格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导演尔冬升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帮助阿云嘎调整了一些过于外化的表演痕迹。阿云嘎在采访中坦言,拍戏过程中仍有些许遗憾,但他深知这是成长的过程。
阿云嘎的每一次亮相,都会骄傲地加上“音乐剧演员”的标签。对他来说,音乐剧才是他的主业,而电影则是他未来尝试的一部分。他感激导演尔冬升给予的机遇,认为拍电影对演员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
在演绎伊德尔这个角色时,阿云嘎不仅面临着年龄的挑战,还要演绎出一位军人的坚韧与深情。他与饰演妻子和儿子的演员马苏和王锵在年龄上相差无几,但在表演过程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沉、充满父爱的形象。
阿云嘎从小在草原长大,深刻理解草原母亲的艰辛。在电影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草原额吉”的无私与伟大。他佩服导演尔冬升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将其巧妙地融入电影中。
阿云嘎的姨夫在边疆当兵的经历,为他在演绎父亲这一角色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他在角色中找到了姨夫的影子,将那份对家庭的亏欠和深深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到这部电影的邀约时,阿云嘎并未看到剧本,但他信任导演尔冬升的专业素养和创作理念。进组后的第一场戏,是在草原夜空下与女儿的深情对话,他成功地塑造了父亲与收养孤女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展现了深深的父女情感。
阿云嘎在《海的尽头是草原》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情、坚韧的父亲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深情与无私。作为音乐剧演员,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也让人看到了他的成长与潜力。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阿云嘎饰演的父亲伊德尔与他的养女共同演绎了一段动人的故事。对于自己在片中的表现,阿云嘎坦诚地表示自己的期望并不满足。他渴望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深度和趣味,但导演却认为已经足够。尽管如此,阿云嘎依然对表演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作为一个对表演要求极高的演员,阿云嘎在与导演的沟通中,努力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导演希望他能淡化一些外在的表演痕迹,更加注重内在的情感表达。阿云嘎分享了自己作为音乐剧演员的经验,他强调声音和动作的夸张表现是舞台艺术的必要元素,但在电影中,更需要依靠表演的内在力量来打动观众。
在片场的一场蒙古包戏中,阿云嘎与马苏的对手戏引起了导演的注意。按照舞台剧的演绎方式,这场戏可能需要一些身体上的交流,但导演却希望他能够放松一些。阿云嘎表示理解并接受了导演的指导,他认为电影表演需要预知自己的剪辑点,将情绪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他也意识到电影与舞台剧在表演上的不同,需要自己去适应并调整。
尔冬升导演在片场的脾气是众所周知的,但阿云嘎发现导演对于演员是非常爱护的。为了缓解导演的脾气,阿云嘎在导演想要发脾气时,会唱起《有事好商量》这首歌。这首歌不仅让导演的脾气逐渐消散,还在剧组中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调节气氛的方式。
在拍摄过程中,阿云嘎也深刻体会到了草原的神奇之处。天气的多变给拍摄带来了很多挑战,但导演逐渐接受了这种现实,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剧组的气氛变得越来越融洽,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
阿云嘎在片中的表现充满了挑战与成长。他努力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与导演紧密合作,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精彩的演绎。他也深刻体会到了电影与舞台剧在表演上的不同,以及草原的神奇之处给拍摄带来的独特体验。